端庄优雅春风NV
如果马鞍山改名,审批应该很容易。
原因是,全国有25个马鞍山,光是省内,就有4个马鞍山,重复率极高,如果,马鞍山市做城市文宣,招商,很容易被其它蹭,辨识度差。
你听说过全国有多少个马鞍山吗?
光是省内就藏着4个同名地。
招商会上递名片,外地客商第一反应往往是“你们是哪个马鞍山”。
这样的尴尬场景,正在让这座江南城市付出代价。
翻开地图软件搜索“马鞍山”,密密麻麻的红点从东北铺到西南。
25个同名地标里,既有风景区的青山,也有乡镇的土坡。
当城市宣传片里出现“马鞍山欢迎您”,谁能分得清这声问候来自何方?
李白笔下的姑孰古城正被遗忘。
《姑孰十咏》里“竹色溪下绿,荷花镜里香”的江南风韵,如今被上世纪50年代的采矿印记覆盖。
当年用矿山命名的时髦,在文旅融合的今天,反而成了束缚城市气质的枷锁。
真正需要改的不是地名,而是城市定位的思维定式。
当隔壁的黄山靠着迎客松年入百亿旅游收入,马鞍山守着仙地却还在用钢铁厂当名片。
改名不是否定,而是给千年文脉一次重生的机会。
数据显示,近十年全国超30个城市成功更名。
从襄樊复名襄阳,到张家界取代大庸,每个更名案例都藏着城市转型密码。
与其让游客对着25个马鞍山犯迷糊,不如让姑孰古城重新点亮江南地图。
最后一问:当你的城市名字连本地人都解释不清,还怎么让世界记住你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