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举报
-
秦岭-淮河一线,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。所以如果只用这条线来解释,那么提问就没有必要存在了。
马鞍山,简称“马”,位于长江南岸,原属当涂县,1956年10月12日,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,为省辖市,面积很小,大概三百多平方公里,其时,以苏皖分界线为经线,长江为纬线,马鞍山位于左下角。1983年7月,当涂县(除大桥乡外)划属马鞍山市。2011年8月,江北的含山、和县(不含沈巷镇)并入马鞍山。现辖三县三区,面积4049平方公里,人口228万,市区人口136万(2015年)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,四季分明,年平均气温15.7C。市区年平均降水量1060 毫米,形成大气降水总量约2.9亿立方米。
马鞍山市区和当涂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/洪巢片/淮西片/南京片。当涂有部分乡镇属吴语区。
和县含山的方言属于江淮官话/洪巢片/淮西片/巢湖片。
马鞍山外来人口很少,可就在本地,说起来,也可以遇到五湖四海的人。老三篇里说:”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,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,走到一起来了。“
其实这个题目对于马鞍山来说 ,是个有点尴尬的存在。说它是南方吧,可它说的是来自北方官话,所以有时会羡慕那些风语者,特别是同桌而坐的时候,谈笑间,对面那两人忽然互相甩出几句家乡话,优越感油然而生,所以中国生意做的好的地方,多半有着复杂的方言,大如广东浙江,小如马鞍山的博望。
“南方”这个词现在给人的印象,一个是雨多,这个马鞍山可以有,“雨打黄梅头,四十五日无日头”。还一个是钱多,这个马鞍山真没有,因为钢铁立市,国企的家底,若不是沾了个地利的缘故,那就是又一个东北了。与隔壁的江苏一线之隔,恍若南北之分。
马鞍山离南京太近,离省城合肥太远。从语言习俗到饮食习惯,与南京是一脉相承,至今与合肥没有通高铁,去南京倒只有十几分钟而已。傍了个姓“南”的大哥,好像可以挂“南”字头了,哪知就算南京,也不被江苏那帮大佬待见,苏锡常一水的吴侬软语,也会赚钞票,哪里会看得上南京:离上海这么近,南京在哪儿呢?平常若说起“南方”到底指哪儿,好像印象里,除去广东浙江,肯定就会想到那片吴侬软语之地,可明明纬度一样好吗?
举报 -
举报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