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iramisuMD
征地焕新与旧楼新生:马鞍山城市更新的民生答卷
挖掘机的轰鸣唤醒了葛羊路高潮村的清晨,这里曾是马鞍山最后的城中村之一,如今正通过征地改造褪去旧颜;而在几公里外的花山区牛奶厂路小区,工人们正忙着铺设新管网,老楼外墙的斑驳正被崭新涂料覆盖。从集体土地的征收流转到老旧小区的功能升级,马鞍山正以民生为笔,书写着城市更新的答卷。
征地工作的规范推进,是城市拓展的基石。该市明确花山区、雨山区等为征地主体,建立起"发布预公告—现状调查—方案公示—签订协议"的全流程工作机制。在博望镇新陇村邰家城中村改造现场,征地实施机构的工作人员带着测绘仪逐户登记,村民们围在公示栏前查看自家耕地的青苗补偿标准。按照规定,青苗补偿费按一季农作物产值乘以实际种植面积计算,而合法住宅则按重置价结合成新补偿,装饰装修可选择按住宅补偿总额35%的打捆补偿或净值评估两种方式。
公平公正始终是征地安置的核心。博望区通过"全过程嵌入式"监督,对2017年以来90个征迁项目开展全面摸排,整改流程不规范等问题13个,追回冒领补偿款26万余元。针对被征地农民的长远保障,马鞍山将失地保险纳入补偿体系,符合"全部土地被征收或人均剩余面积不足0.3亩"条件的农户,可享受专项社保补贴。"不仅拿到了20万搬迁补偿和奖励,以后每月还有养老金,心里踏实!"新陇村李大姐拿到安置房钥匙时的话语,道出了不少征迁户的心声。
与征地拓新同步推进的,是老旧小区的"逆生长"。2025年,马鞍山计划改造28个老旧小区,涵盖和县望江滨城片区、当涂县汗青教师楼等多个区域,惠及16186户居民,建筑面积达151.04万平方米。在雨山区钢城花园二村南区,改造方案充分吸纳居民意见,除了外立面出新和道路重修,还重点增设了30个机动车停车位和2处电动自行车充电区。"以前下班抢车位像打仗,雨季门口积水能没过脚踝,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。"居住了18年的张大爷看着新铺的沥青路面感慨道。
细节改造里藏着民生温度。此次改造将管网更新作为重点,替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和雨污分流管道,解决老小区常年存在的漏水、堵塞难题。针对老年居民较多的小区,马鞍山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,2024年已完成36部,2025年计划再新增40部。花山区光明新村高层的居民们已经签好了加装电梯协议,按照规划,这部电梯将采用刷卡计费模式,每层居民承担的费用根据楼层梯度核算。
城市更新更注重功能与品质的双重提升。在秀山片区,轻山公园与秀山湖周边整治项目正火热施工,1278亩的规划区域内,生态科普栈道、亲子游乐区与流动市集空间有序布局,智慧服务设施的引入让老旧公园焕发新生。而在雨山区,闲置房屋被盘活改造成城市驿站,珍珠园驿站、东湖驿站内,阅读角、休憩椅一应俱全,成为居民家门口的"共享客厅"。
从征地现场的细致丈量到老旧小区的管线铺设,马鞍山的城市更新从未脱离"民生底色"。截至2024年底,该市已完成59个老旧小区改造,惠及23351户居民,而征地工作累计为城市发展释放建设用地超万亩。这些变化的背后,是政策的精准落地,是监督的保驾护航,更是对"人民城市为人民"理念的生动践行。
如今的马鞍山,征迁区域正崛起新的生活圈,老小区里重燃烟火气。在城市更新的浪潮中,这片土地既保留着工业城市的厚重记忆,更生长着安居乐业的幸福图景。
